最近開始看一本書,叫做 “餐桌上的風景”,書一開頭就提到一段話 – 口味是教出來的,我們所吃的一切食物,在什麼時候、在什麼地方食用,幾乎都是取決於文化….
這段話讓剛從小金門過完年回來的我,覺得特別有感觸。前幾次到金門玩或是過年,其實都不太適應當地的風土民情與食物,小金門家家戶戶幾乎都不用關門,同村大家彼此都認識,所以習慣互相到彼次家裡走來走去,寒暄聊天吃東西還有喝高粱。尤其過年時,家裡總是有絡繹不絕的訪客,大概因為我聽不太懂海口音閩南語,也不太知道大家在聊什麼,但是可能都是一些很無聊的幾點要拜拜,或是哪裡有什麼有趣活動的議題。
年夜飯更是讓我不太習慣,以前奶奶煮的 “外省式”年夜飯可都是功夫菜,八寶填鴨、香腸臘肉大拼盤、還有八寶飯什麼的,都是擺滿桌的色香味俱全。小金門由大嫂操刀的年夜飯,就是當地特色菜為主,蚵仔粿、炸地瓜、炸雞、卦包、炒米粉、羊肉爐,其實也是很豐富,但是前兩年都吃不太習慣,每次一回到台灣媽媽家,才覺得吃到真正的年菜。
但是今年似乎適應了不少,參與了一些當地的活動,也覺得粉有趣。例如初一晚上八點會有小金門與對岸廈門同時放煙火的活動,兩岸煙火此起彼落,好像在互相競賽,這可是在台灣看不到的風光。第一次參觀老公家的宗廟,深刻感受金門人慎終追遠、緬懷祖先的情懷,有些傳統在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逐漸式微,但是人也逐漸失去根本迷失方向,與金門鄉村人相比,先進的台灣與瀟灑的科技人生活雖然看似光鮮亮麗,但是有中心信仰與團結互助的感覺,會讓人心更為踏實有依靠。
口味是教出來的,這次我吃金門口味的飯可是習慣多了,大量鮮美的海蚵與金門最盛產的榔心芋很好吃,肥美的土產白蘿蔔湯也很讚….這次我可是每餐都吃的很飽。在加上跟我年紀一樣大的外甥,搬出全套專業義式咖啡的工具,沖煮從台灣帶去的蜜蜂咖啡高級咖啡豆,講究龜毛的步驟,連打奶泡都要用溫度計做出來的卡布奇諾,真的不輸給星巴克喔!
放開胸懷接納與欣賞不同的文化,就會發現其中美好之處。這是這是我金門過年行的感想。
- Jan 29 Thu 2009 09:23
餐桌上的風景 - 金門過年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